Vue中router.beforeEach与beforeRouteEnter的区别及说明

目录
  • router.beforeEach与beforeRouteEnter的区别
    • 使用场景
    • 定义
    • 全局钩子函数
    • beforeEach函数有三个参数
  • vuerouter的几个钩子函数
    • 全局钩子(2个)
    • 单个路由钩子(2个)
    • 组件内部钩子(3个)

router.beforeEach与beforeRouteEnter的区别

使用场景

在路由跳转的时候,我们需要一些权限判断或者其他操作。这个时候就需要使用路由的钩子函数。

定义

路由钩子主要是给使用者在路由发生变化时进行一些特殊的处理而定义的函数。

两种函数:

1、router.beforeEach(function(to,form,next){}) /在跳转之前执行/

2.router.afterEach(function(to,form))/在跳转之后判断/

全局钩子函数

顾名思义,它是对全局有效的一个函数

// router=>index.js配置全局路由钩子
router.beforeEach((to, from, next) => {
if(to.fullPath==='/app'){
     next('login')
}else{
     next()
} 
}); 

beforeEach函数有三个参数

  • to:router即将进入的路由对象
  • from:当前导航即将离开的路由
  • next:Function,进行管道中的一个钩子,如果执行完了,则导航的状态就是 confirmed (确认的);否则为false,终止导航。

afterEach函数不用传next()函数

在官方文档上是这样定义的:

可以在路由组件内直接定义以下路由导航钩子

  • beforeRouteEnter
  • beforeRouteUpdate (2.2 新增)
  • beforeRouteLeave

这里简单说下钩子函数的用法:它是和data,methods平级的。

beforeRouteLeave(to, from, next) {
next()
},
beforeRouteEnter(to, from, next) {
next()
},
beforeRouteUpdate(to, from, next) {
next()
},
data:{},
method: {}

PS:在使用vue-router beforeEach钩子时,你也许会遇到如下问题:

router.beforeEach((to, from, next) => {
//判断登录状态简单实例
var userInfo = window.localStorage.getItem(‘token');
if (userInfo) {
next();
} else {
next('/login');
}
})

然后你会发现出现如下错误:出现dead loop错误

router.beforeEach((to, from, next) => {
var userInfo = window.localStorage.getItem(‘token');//获取浏览器缓存的用户信息
if(userInfo){ //如果有就直接到首页咯
next();
} else {
if(to.path=='/login'){ //如果是登录页面路径,就直接next()
next();
} else { //不然就跳转到登录;
next('/login');
}

}
})

vuerouter的几个钩子函数

主要介绍一下vuerouter的几种钩子函数:

全局钩子(2个)

每次跳转路由时都会执行这个钩子函数,由router调用

1、beforeEach(to,from,next)

页面加载之前执行,有三个参数

router.beforeEach((to, from, next) => {
  if (to.matched.length === 0) {
    from.name ? next({ name : from.name }) : next('/')
  } else {
    next()
  }
})

2、afterEach(to,from)

页面加载之后执行,有两个参数,没有next

router.afterEach((to,from) => {
  console.log(to);//到达的路由
  console.log(from);//离开的路由
})
  • to:到哪个路由去
  • from:从哪个路由来
  • next:判断是否进入

next有几种形式,一一解释一下

1、next():可以跳转到目标路由

2、next(false):不可以跳转,回到源路由

3、next(/path):中断当前跳转路径,跳转到/path指定的路由

4、next(error):当前跳转终止,并执行router.onError中的回调函数

小栗子:可以做一些页面跳转前的认证,对一些需要登录的页面进行拦截,跳转到登录页面

router.beforeEach((to, from, next) => {
    if (to.meta.requireAuth) {
        //判断该路由是否需要登录权限
        if (cookies('token')) {
            //通过封装好的cookies读取token,如果存在,name接下一步如果不存在,那跳转回登录页
            next()//不要在next里面加"path:/",会陷入死循环
        }
        else {
            next({
                path: '/login',
                query: {redirect: to.fullPath}//将跳转的路由path作为参数,登录成功后跳转到该路由
            })
        }
    }
    else {
        next()
    }
})

单个路由钩子(2个)

只要用于指定某个特定路由跳转时的逻辑,写在某个路由配置内部

1、beforeEnter()

2、beforeLeave()

const routes = [
    {
        path: '/home',
        component: Home
        
        beforeEnter;(to,from,next) => {
            console.log(to)
        }
 
        beforeLeave:(to,from,next) => {
            console.log(from)
        }
    }

组件内部钩子(3个)

在组件内使用

1、beforeRouterEnter()

2、beforeRouterLeave()

3、beforeRouterUpdate():下一次更新之前

beforeRouterEnter(to,from,next){
    console.log(to)
}
const Foo = {
  template: `...`,
  beforeRouteEnter (to, from, next) {
    // 在渲染该组件的对应路由被 confirm 前调用
    // 不!能!获取组件实例 `this`
    // 因为当钩子执行前,组件实例还没被创建
  },
  beforeRouteUpdate (to, from, next) {
    // 在当前路由改变,但是该组件被复用时调用
    // 举例来说,对于一个带有动态参数的路径 /foo/:id,在 /foo/1 和 /foo/2 之间跳转的时候,
    // 由于会渲染同样的 Foo 组件,因此组件实例会被复用。而这个钩子就会在这个情况下被调用。
    // 可以访问组件实例 `this`
  },
  beforeRouteLeave (to, from, next) {
    // 导航离开该组件的对应路由时调用
    // 可以访问组件实例 `this`
 
  }

小栗子1:当页面中有需要保存的信息时,阻止页面进行跳转,让用户先保存信息

beforeRouteLeave (to, from, next) {
 //判断是否弹出框的状态和保存信息与否
 if (this.dialogVisibility === true) {
    this.dialogVisibility = false //关闭弹出框
    next(false) //回到当前页面, 阻止页面跳转
  }else if(this.saveMessage === false) {
    alert('请保存信息后退出!') //弹出警告
    next(false) //回到当前页面, 阻止页面跳转
  }else {
    next() //否则允许跳转
  }

小栗子2:在用户关闭页面之前保存信息到vuex或session里

beforeRouteLeave (to, from, next) {
    localStorage.setItem(name, content); //保存到localStorage中
    next()
}

注意他们的使用方式,仔细看

以上为个人经验,希望能给大家一个参考,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我们。

(0)

相关推荐

  • vue router导航守卫(router.beforeEach())的使用详解

    导航守卫 导航守卫主要用来通过跳转或取消的方式守卫导航.有多种机会植入路由导航过程中:全局的, 单个路由独享的, 或者组件级的.(记住参数或查询的改变并不会触发进入/离开的导航守卫.你可以通过观察$route对象来应对这些变化,或使用beforeRouteUpdate的组件内守卫.) 好久没写一些东西了,总是感觉有啥缺少的.~~~~恰好碰到最近在写一个移动端项目,遇到了如何使同一个链接在不同条件下跳转到不同路由组件问题,譬如大家经常看到手机中没登录跳转登录页,登陆后跳转个人信息页等.废话不多说了

  • Vue中router.beforeEach与beforeRouteEnter的区别及说明

    目录 router.beforeEach与beforeRouteEnter的区别 使用场景 定义 全局钩子函数 beforeEach函数有三个参数 vuerouter的几个钩子函数 全局钩子(2个) 单个路由钩子(2个) 组件内部钩子(3个) router.beforeEach与beforeRouteEnter的区别 使用场景 在路由跳转的时候,我们需要一些权限判断或者其他操作.这个时候就需要使用路由的钩子函数. 定义 路由钩子主要是给使用者在路由发生变化时进行一些特殊的处理而定义的函数. 两种

  • 详解vue中$router和$route的区别

    我们在 vue 项目中一般都会用到路由,而 vue-router 是 vue.js 官方的路由管理器. this.$route:当前激活的路由的信息对象.每个对象都是局部的,可以获取当前路由的 path, name, params, query 等属性. this.$router:全局的 router 实例.通过 vue 根实例中注入 router 实例,然后再注入到每个子组件,从而让整个应用都有路由功能.其中包含了很多属性和对象(比如 history 对象),任何页面也都可以调用其 push(

  • Vue中$router与 $route的区别详解

    目录 前言 路由跳转分为编程式和声明式 前言 点击视频讲解更加详细 this.$route:当前激活的路由的信息对象.每个对象都是局部的,可以获取当前路由的 path, name, params, query 等属性. this.$router:全局的 router 实例.通过 vue 根实例中注入 router 实例,然后再注入到每个子组件,从而让整个应用都有路由功能.其中包含了很多属性和对象(比如 history 对象),任何页面也都可以调用其 push(), replace(), go()

  • Vue中computed和watch有哪些区别

    计算属性computed: 支持缓存,只有依赖数据发生改变,才会重新进行计算 不支持异步,当computed内有异步操作时无效,无法监听数据的变化 computed 属性值会默认走缓存,计算属性是基于它们的响应式依赖进行缓存的,也就是基于data中声明过或者父组件传递的props中的数据通过计算得到的值 如果一个属性是由其他属性计算而来的,这个属性依赖其他属性,是一个多对一或者一对一,一般用computed 如果computed属性属性值是函数,那么默认会走get方法:函数的返回值就是属性的属性

  • Vue中Router路由两种模式hash与history详解

    hash 模式 (默认) 工作原理: 监听网页的hash值变化 -> onhashchange事件, 获取location.hash 使用 URL 的 hash 来模拟一个完整的 URL,于是当 URL 改变时,页面不会重新加载. 会给用户好像跳转了网页一样的感觉, 但是实际上没有跳转 主要用在单页面应用(SPA) // 模拟原理 // 监听页面hash值变化 window.onhashchange = function(){ // 获取当前url的哈希值 const _hash = locat

  • Vue中监视属性和计算属性区别解析

    目录 计算属性 需求 使用watch实现 准备工作 测试 测试 在computed当中书写 总结 计算属性 顾名思义,计算属性就是计算出来的属性,英文名儿computed这里要和data和methods里的东西区分,data里的属性,methods里的函数,你写的都会原封不动放到vm里,但是computed里面的东西写的是对象,最后放到vm里的是这个对象的名,值是get里的返回值. 下面看下Vue中监视属性和计算属性区别. 需求 我们将计算属性的案例使用watch写一遍 需求一揽 两个输入框 下

  • Vue 中的 computed 和 watch 的区别详解

    目录 computed 注意 应用场景 watch 总结 computed computed 看上去是方法,但是实际上是计算属性,它会根据你所依赖的数据动态显示新的计算结果.计算结果会被缓存,computed 的值在 getter 执行后是会缓存的,只有在它依赖的属性值改变之后,下一次获取 computed 的值时才会重新调用对应的 getter 来计算. 1)下面是一个比较经典简单的案例 <template> <div class="hello"> {{ful

  • vue中的v-if和v-show的区别详解

    v-if和v-show的区别是前端面试中常问的基础知识点,v-if.v-show顾名思义就是用来判断视图层展示效果的.那么具体是怎么展示呢?v-if和v-show的区别又是什么呢? 首先我们可以来看一下Vue中文社区说明文档的介绍: Vue中文社区说明文档中简单来说是:初始渲染的时候进行条件判断展示: 在实际开发中我们会经常使用到v-if和v-show来进行判断展示,我们可以这么理解: <div class="tc" v-if="pload && lis

  • 简单了解vue中的v-if和v-show的区别

    v-if和v-show的区别是前端面试中常问的基础知识点,v-if.v-show顾名思义就是用来判断视图层展示效果的.那么具体是怎么展示呢?v-if和v-show的区别又是什么呢? 首先我们可以来看一下Vue中文社区说明文档的介绍: Vue中文社区说明文档中简单来说是:初始渲染的时候进行条件判断展示: 在实际开发中我们会经常使用到v-if和v-show来进行判断展示,我们可以这么理解: <div class="tc" v-if="pload && lis

  • 分析 Vue 中的 computed 和 watch 的区别

    目录 一.computed介绍 1.1.get 和 set 用法 1.2.计算属性缓存 二.watch介绍 三.两者区别 3.1.对于 computed 3.2.对于 watch 四.应用场景 一.computed介绍 computed 用来监控自己定义的变量,该变量在 data 内没有声明,直接在 computed 里面定义,页面上可直接使用. //基础使用 {{msg}} <input v-model="name" /> //计算属性 computed:{ msg:fu

随机推荐